地坪信息网

搜索

10米宽 26米长 建二层半框架结构楼房 基础怎么打,柱梁怎样设计

[复制链接]
查看: 1086|回复: 4

1

主题

1

帖子

5

积分

见习会员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19-6-18 13: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框架结构就考虑二楼的,砖混结构看我这个。
普通粘土砖,地面以上M5混合砂浆,地面以下M7.5水泥砂浆,墙体拐角和门洞边设构造柱(240*240 4根12 箍筋圆6@200)。基础下挖至稳定土层,墙下四次放脚,基础宽度720(每次放脚加宽6cm,加高12cm)。楼面下设置圈梁(240*240 4根12 箍筋圆6@200),楼面(厚12cm)和圈梁用C25混凝土现浇,正筋圆8@200,板面负筋8@150.当然也可以用预制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4

积分

见习会员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19-6-18 13: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你的柱网是怎么布置的,但一般都是用独立基础做,独立基础做成两层,分阶,下面层有2.5米*2.5米就够了,高300mm,第二阶高300mm,有1.8米*1.8米可以了。至于柱子的用400*400的。梁宽250mm,高用柱子跨度的十二分之一来计算。比如,柱子距离6000mm,则梁用250*500的就可以了 。
你的问题应该是开间3.5米,进深5米。
那分别用梁250*350和250*400的梁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

帖子

9

积分

见习会员

Rank: 1

积分
9
发表于 2019-6-18 13: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普通粘土砖,地面以上M5混合砂浆,地面以下M7.5水泥砂浆,墙体拐角和门洞边设构造柱(240*240 4根12 箍筋圆6@200)。
  基础下挖至稳定土层,墙下四次放脚,基础宽度720(每次放脚加宽6cm,加高12cm)。
  楼面下设置圈梁(240*240 4根12 箍筋圆6@200),楼面(厚12cm)和圈梁用C25混凝土现浇,正筋圆8@200,板面负筋8@150.当然也可以用预制板。
  当基地质土为淤泥,上层土层又较薄时,应采取避免施工中对淤泥和淤泥土扰动的措施。如果是冲填土,建筑物垃圾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持力层,对于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和对基础有侵蚀性的工业度料等杂填土,未经处理不能作为持力层。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应综合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对地基要求,建筑结构类型和基础型式,周围环境条件、材料供应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分析后择优采用。
  地基处理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以增加建筑物对地基不均匀变形的适应能力,对已造定的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必要的测试,同时为施工质量提供相关依据。地基处理后,建筑地基变形应满足现行有关规范要求,并在施工期间进行沉降现测;如果地基上欠固结土、脚胀土,湿陷性黄土,则选用适当的增强体和施工工艺。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基层法、强夯法、沙石桩法、振冲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浆法、预压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压桩法和土挤密桩法等。
  房层基础处理方案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型与功能要求,荷载大小和分布情况,相邻建筑基础情况,施工条件和材料供应以及地区抗震裂度等综合考虑,选合理的基础型式。
  结合该房层地基的实际情况,地基较差,荷载较大,施工前为增强整体性,减少不均匀沉降,为满足地基和沉降要求,可以采用桩基或人工处理地基,但人工挖孔桩适用于地下水位较深,而持力层以上无流动性淤泥质土者,因此采取桩基础作为建筑的基础比较理想。
  方案中要着重考虑超长给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当增大结构伸缝间距或者是不设伸缩缝时,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要防止结构开裂,在适当增大伸缩最大间隙的各项措施中,在结构施工阶段采取防裂措施是通用的减少混凝土收缩不利影响的有效方法,我们一般采用的做法是设置施工浇带,另外,当建筑物存在较大的高差,但是结构设计根据实际情况,不设置永久变形缝时,例子中就存在采用施工后带来解决施工阶段的差异沉降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4

积分

见习会员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19-6-18 13: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结构的梁柱板配筋需要根据建筑布置情况而定,此问题过于笼统,让人无法回答。
2.5层框架建议基础埋深1米以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4

积分

见习会员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19-6-18 13: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还得看楼的结构怎么布置、地基情况如何等等因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